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

一粒麥子的死

一粒麥子的死(約翰福音十二:24-26) 死是生命的蛻變,死是脫離肉體的局限,靈魂得以自由,死對於植物來說,不是枯死或老死,它只是重回到自然界的法則,是萬物運行的不變定律。 耶穌用麥子的死來比喻自己往後要成就的事,「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舊是一粒;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」(約翰福音十二:24)有一句俗語說:「捨得、捨得,有捨才有得」,確實生命的成長在於給予,一個只會不斷領受的人,他無法瞭解給予對一個人生命的意義。 如果信仰就是犧牲,那麼就太委屈了,犧牲,好像是要失去甚麼東西,但是我們的信仰是在給予中得到,神沒有犧牲祂的兒子耶穌,他是將耶穌給予這個世界,而給予的動機是愛,犧牲聽起來是不得不的事情,但是給予卻是心甘情願的擺上,到底愛是甚麼?為什麼它能夠叫一個人獻上自己呢? 「愛」是上帝放在我們心中的元素,神如果沒有讓我們機會去瞭解甚麼是「愛」,我們對「愛」是一無所知的,為此耶穌才需要親身來教導我們「愛」的功課。這個「愛」的終極表現就是十字架。 一粒麥子能夠結多少麥穗呢?答案是很多!那耶穌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,能救多少人呢?答案是很多!如果十字架不是由「愛」夠成的,十字架只不過是刑罰而已,它是死刑的刑具,它不具有任何感動人的元素,在兒童小組的教材裡有一個故事:曾經有兩兄弟,他們窮得食不飽,衣不得暖,於是利用下雨的夜晚,相約來到鄰舍的羊圈,偷了兩隻羊,他們以為天不知人不覺,豈不知,深雪裡烙印著他們的足跡。 當地有一個風俗,凡是犯罪的人,都要在他們臉上留下記號。所以他們兩兄弟的前額都印上了記號,這個記號永遠都留在額上,沒法洗掉。其中一個為了怕人譏笑,就跑到別地方去謀生,凡是遇見他的人都會好奇的問他原因,他總會支吾的敷衍了事,直到祕密被拆穿後,他又搬遷到另一地方,他的生活始終都在搬遷中度過。 另一個兄弟選擇留在家鄉,過著謙卑、努力、苦力來維持他的生活,甚至閒暇時還會幫助貧困無依的人,彷彿是在替自己贖罪,當他年老無依時,他仍然在幫助人,有一次外地來的客人,看見老人額上的記號覺得好奇,便向一位輕年人打聽:「那個記號有甚麼意義?」年輕人說:「據我有記憶以來,他就有了這個記號,從言行來看,也許可以稱為『聖人』吧!」 那個被烙印的痕跡本來是羞辱的記號,卻因一個人的行為轉變成榮耀的記號,如果沒有耶穌,誰會把釘死人的十字架掛在身上呢?如果沒有耶穌,犯罪永遠都是需要付上代價的,且永遠沒有迴轉的餘地,罪的代價便是死,一個人作錯事,永遠都沒有被赦免的權力,那不是很可憐嗎?刑罰是冷酷的,它只能約束人,卻無能力去改變人的本性。 受難週是提醒我們,耶穌受難的意義,對我們來說是赦罪的記號,這是十架換來的功效,使我們脫離了罪的控告,「愛」是甚麼?今年的受難週,願我們一起來思想:「愛」的真諦!

關於我自己

我的相片
苗栗市福安里新村173號, 台灣, Taiwan

加恩文章

耶穌和我